{{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別再只認識白飯了!紅藜被稱為「台灣紅寶石」的超級食物,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與多種礦物質,是減肥或養生族群的最愛。快來學學紅藜的黃金煮法與食用秘訣。
你聽過「紅藜」嗎?近年在台灣餐桌上越來越常見,它不僅色彩鮮豔、外型獨特,也是富含超高營養價值的超級食物。除了知道它很健康之外,你真的了解紅藜是什麼嗎?
紅藜的英文名稱是 Red Quinoa,雖然它的英文名稱與南美洲的藜麥(Quinoa)相近,但兩者其實是同科不同種的「親戚」。台灣紅藜是台灣特有的原生種,主要分布在花東縱谷與東海岸一帶,是原住民部落的傳統糧食作物,不僅能與米飯一同烹煮,也常被用來釀造小米酒。與一般常見的白藜麥相比,台灣紅藜外觀呈現鮮紅色,營養價值也同樣豐富。那麼,吃紅藜有什麼好處?
(圖片來源)
1. 高蛋白質
每 100 克紅藜就含有約 14 克蛋白質,是許多全穀類(如糙米)的 2 倍以上。而且它屬於「完全蛋白質」,含有九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對素食者、健身族群或想減少肉類攝取的人來說,是補充優質蛋白質的絕佳來源。
(圖片來源)
2. 高鐵含量
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的數據,每 100 克紅藜的鐵質含量約為 9.4 毫克,高於同樣重量的菠菜(約 2.9 毫克),是白米的數十倍之多。對於容易貧血、經常感到疲勞的女性或素食者來說,適量攝取紅藜,能幫助身體製造足夠的紅血球,改善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等問題。
3. 富含膳食纖維
紅藜的膳食纖維含量相當驚人,每 100 克大約有 7-9 克膳食纖維,比白米高出 7 倍以上,有助腸道蠕動,維持消化系統健康,還能增加飽足感,比單純白飯更耐餓。
(圖片來源)
4. 富含花青素
紅藜外層的鮮紅色含有大量花青素(Anthocyanins),是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能幫助中和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老化。研究指出,花青素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還能保護眼睛、維持視力。
5. 無麩質+低升糖
對於有麩質過敏或需要避免小麥製品的人來說,不含麩質(Gluten-free)的紅藜是友善的主食選擇。和一般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的白米、白麵相比,紅藜的升糖指數(GI 值)大約在 35,屬於低升糖食物,食用後血糖上升的速度較慢,能幫助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
在台灣的大型連鎖超市像是全聯、家樂福,都能找到進口藜麥與台灣在地種植的紅藜,通常會擺在健康食品或雜糧區,選購時建議挑選完整穀粒、顏色鮮紅的紅藜,並注意保存期限。如果偏好有機或小農生產的,可以到有機商店(例如里仁、棉花田)或是專賣在地農產品的門市,並且留意是否有有機認證或清楚的產地標示。
此外,許多電商平台也有販售台灣原生紅藜,包裝形式從小袋裝到家庭號都有,購買相當便利。無論是日常想替換白米,或是想嘗試新料理,紅藜都能輕鬆入手。
很多人會好奇:「誰不能吃紅藜?」雖然紅藜營養豐富,但也並非人人適合:
• 腸胃比較敏感或容易消化不良的人:過量攝取可能導致脹氣、腹痛或腹瀉。建議這類族群從少量開始嘗試,並搭配足夠的水分,讓腸胃慢慢適應。
• 腎臟疾病患者:紅藜的蛋白質與礦物質(如鉀、磷)含量較高,對於需要控制這些營養素攝取量的腎臟病患者,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後再食用,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另外,紅藜本身富含膳食纖維,若空腹一次吃太多,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一天的份量以 30-50 克(約 3-5 湯匙)為宜,建議與其他主食(如白米)混合烹煮,或搭配其他食材最合適。
在 1990 年代,紅藜曾經在市面上幾乎買不到。由於外來作物的衝擊,傳統的紅藜種植逐漸沒落。直到幾位原鄉農民與台東、花蓮地區的大學學者開始合作,展開對台灣原生作物的調查,察覺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們攜手展開了復育計畫,深入部落田野,從僅存的零星株苗中採集種源。透過科學化的育種與篩選,他們成功保留了數十種不同特性的紅藜品系,並協助農民重新掌握種植技術。
(圖片來源)
紅藜的表面帶有一層天然的皂素(saponin),如果直接下鍋煮,會帶有一點微苦味。在烹煮前,先將紅藜放入清水浸泡 10 分鐘,接著用手輕輕搓洗 2-3 次,將水瀝乾,就能把大部分的皂素沖掉,讓口感更加順口。
而紅藜最簡單的吃法是將白米與紅藜按照 2:1 的比例混合,依一般煮飯的方式加水炊煮,煮出來的飯粒會呈現微紅色澤,看起來更有食慾,也比單純白飯更有嚼勁與香氣。
每到紅藜成熟、田野染上一片鮮紅的季節,台東就會舉辦以「紅藜」為主題的活動,結合了主題音樂市集,可以在紅藜田旁品嚐以紅藜為主題的創意料理,如紅藜麵包、紅藜鬆餅等,同時享受在地樂團的精彩表演。
此外,活動深入部落文化,讓遊客能親手製作獨特的紅藜御守、穿上傳統服飾拍下美照,感受原鄉的熱情與風情。現場有來自臺東各地的農特產品,從新鮮的紅藜到各式加工品,把臺東的美味與健康一次帶回家。想參加的朋友,可以鎖定台東觀光行事曆,追蹤明年的活動時間。
(圖片來源)
紅藜曾經差點在台灣消失,如今能再次被端上餐桌,是農民與學者多年努力的成果。下次不妨帶一包回家,煮成紅藜飯、變身沙拉主角,甚至入甜點也毫不違和,為餐桌帶來驚喜。
訂閱來好電子報 獨家好康優惠每月直送!
歡迎成為來友!
來 好 有 限 公 司 / 統一編號-82796809
2025 ⓒ LAIHA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