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為什麼明明天天洗臉,粉刺卻還是冒不停?台灣潮濕的氣候讓清潔更顯重要。這篇文章帶你拆解常見洗臉迷思,用正確步驟告別滿臉困擾。洗乾淨,皮膚才能自在呼吸。準備好一起找回清爽好膚質了嗎?
很多人以為只要洗掉臉上的汗水與灰塵就好,卻忽略了正確的方法才是關鍵。想像一下,如果房子地板只隨便掃一掃,灰塵還是會堆在角落;肌膚也是一樣,洗臉方式不對,再多保養品也難以吸收。那麼,洗臉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呢?
洗臉,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清潔產品與適當的手法,將臉上的油脂、汗水、老舊角質層、灰塵與彩妝殘留物洗淨,讓肌膚恢復乾淨清爽的狀態。這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洗淨」過程,更是為後續保養打下堅實基礎的第一步。想像一下,如果畫布上全是髒污,再好的顏料也無法顯現出應有的光澤。同樣地,若臉部沒有徹底洗淨,保養品中的有效成分就無法順利滲透,不僅保養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因為毛孔堵塞,導致粉刺、痘痘等惱人問題。
有趣的是,在台語裡,「洗臉」說成「洗面」(sió-bīn),不只是單純的清潔,還有一層「做人要體面」的意思。像阿嬤常叮嚀孫子:「出門要洗面,卡袂見笑!」意思就是提醒你要把自己整理得乾乾淨淨,不要邋遢見人。
(圖片來源)
1. 準備
首先,用髮帶或髮箍把頭髮固定,避免瀏海或碎髮黏到臉上。接著挑選適合自己的洗臉產品:
• 洗臉皂/潔面乳:選擇胺基酸系成分,它的 pH 值接近皮膚,潔顏同時不會把肌膚的保護層完全帶走,比一般皂基配方更溫和。除此之外,如果再加入乳木果油、甜杏仁油這類天然油脂的洗臉皂,能提供額外的保濕與滋潤,讓肌膚不會洗完臉就乾巴巴。
• 蒟蒻球:近年很受歡迎的洗臉小工具,由天然植物纖維製成,質地柔軟,不會像磨砂產品那樣刺激肌膚。它的好處是能在洗臉時輕柔按摩,帶走過厚的角質與髒汙,同時保有水潤感。【點胭脂】的蒟蒻球就是以零添加、純天然材質打造,洗臉、卸妝甚至寶寶沐浴都能用,使用後只要懸掛晾乾就能保持乾淨,日常使用非常方便。
• 毛巾:挑純棉或竹纖維材質,吸水性佳又不會刮傷皮膚,而【印花樂】的紗布方塊巾採用雙層布料設計,一面是柔軟棉紗、一面是吸水力強的毛圈,既能快速吸水,又能保持細緻手感。
2. 起泡
很多人洗臉時,會直接把洗面乳或洗臉皂抹在臉上,容易造成摩擦,肌膚反而受傷。正確的方法是先起泡,讓泡沫變成保護層,只要雙手搓揉或利用起泡網、起泡球,加一點水輕輕搓揉,就能打出像鮮奶泡一樣綿密的質地,泡泡越細緻,就越溫和。
(圖片來源)
3. 輕柔按摩
動作不需要太大力,用指腹畫小圈即可,從額頭、鼻翼到下巴,這些容易出油或藏污垢的地方可以稍微加強。但不要用指甲或大力搓揉,否則可能讓皮膚受傷或紅腫。
4. 沖淨
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沖洗不乾淨」。如果泡沫殘留在臉上,會堵塞毛孔、引發粉刺或乾癢,雙手捧水反覆沖洗 10 次以上。
判斷有沒有洗乾淨,可以用兩個小技巧:
• 觸感檢查:用手輕抹臉,若還感覺到「滑滑或黏膩感」,代表沒沖乾淨。
• 重點部位:髮際線、鼻翼兩側、下巴、耳後是最容易殘留的地方,要特別注意。
5. 拍乾
很多人洗完臉後,習慣拿毛巾「用力狂擦」,覺得這樣比較快乾,但這個動作會拉扯肌膚纖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鬆弛與細紋,對臉部相當傷害。洗完臉後,將毛巾輕輕貼在臉上,以按壓或拍乾的方式吸走水分,讓肌膚保持舒適又不受刺激。
當肌膚不再被殘留的油脂與髒汙困住,粉刺自然就沒有「落腳的機會」。
如果臉頰總是泛油光、鼻頭粉刺像芝麻一樣多,那單純的清潔對你可能不夠,必須學會針對性地「對症下藥」。
1. 鎖定 T 字部位
粉刺最常出現在額頭、鼻翼、下巴,皮脂腺特別旺盛,洗臉時可以在這些部位多做幾秒的輕柔按摩,確保泡沫有時間帶走多餘油脂。
(圖片來源)
2. 水溫控制
過熱的水會刺激皮膚分泌更多油脂,冷水又無法徹底帶走髒汙,與體溫接近的水最合適,不會造成過度刺激。
3. 控油不是越乾越好
許多人誤以為「洗到臉緊繃才乾淨」,其實這樣會讓皮膚進入防禦模式,產生更多分泌物。保持清爽而不緊繃,才是對抗粉刺的最佳狀態。
走進美妝店或藥妝店,光是洗臉產品就能讓人眼花撩亂,從洗面乳、洗顏粉到胺基酸洗面乳,每一種都有不同特色。關鍵在於先了解自己的膚質,再挑選適合的類型,才不會越洗越出狀況。
• 洗面乳
✓ 油性肌:容易出油、粉刺多,適合使用清爽型或帶有控油成分的洗面乳。有些產品會加入茶樹、薄荷等植萃,有助毛孔更清爽。想加強去角質的人,可以偶爾使用洗顏粉,溫和帶走老廢角質。
✓ 乾性肌:洗完臉常有緊繃感,不妨試試看胺基酸洗面乳,或添加乳木果油、玻尿酸、甜杏仁油等保濕成分的乳霜質地潔面,維持肌膚水分,不會越洗越乾。
✓ 混合肌:T 字部位出油、兩頰偏乾,選擇兼具清爽與保濕的潔顏品,像是胺基酸洗面乳就很適合;有些人也會採用「分區清潔」:T 字用控油型,兩頰用保濕型。
✓ 敏感肌:最需要的就是溫和,避免含皂基或香料的洗顏品。選擇成分單純、標榜低敏的產品,像是燕麥、洋甘菊萃取的成份,能幫助舒緩不適,維持肌膚穩定。
• 洗臉輔助器
✓ 海綿:最平價也最普遍,材質柔軟,能幫助起泡並輕輕帶走髒汙,適合日常使用,但要注意勤洗勤換,以免滋生細菌。
✓ 洗臉巾:一次性或可重複清洗的布料,通常比毛巾更細緻,適合敏感肌或痘痘肌。一次性款衛生度最高,比較不環保;可重複使用的洗臉巾則要確實清洗晾乾。
✓ 洗臉機:利用震動或音波原理,搭配細緻的刷頭,深入毛孔清潔髒污,油性或粉刺肌一週使用1-2次,對穩定肌膚狀況很有幫助。
大部分人一天洗兩次最合適,早晨一次,幫助帶走睡眠中分泌的油脂;晚上一次,清除白天累積的髒污與空氣汙染。若中途因為流汗或運動需要,可以額外用清水沖洗,但不必反覆使用洗面乳,以免皮膚乾燥或出油更嚴重。
可以,但要注意水溫。很多人習慣用熱水洗澡,卻不知道高溫會讓皮脂膜受損。洗臉時用接近體溫的溫水,把臉部清潔的時間安排在洗澡的最後,減少臉部長時間接觸過熱的水蒸氣。
洗臉後最好在 1 分鐘內上保養品,因為這時候毛孔乾淨,吸收力最佳。如果不想擦太多產品,至少要補一層化妝水或乳液,鎖住水分。那麼,不擦保養品可以嗎?對少數油性肌或年輕肌膚來說,可能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影響,長期下來容易造成乾燥與細紋,還是給肌膚一點基礎保護,就像澆花一樣,適度補水才能維持健康。
(圖片來源)
洗臉,看似每天例行的小事,其實是肌膚保養的關鍵起點。方法正確,才能真正把髒污清乾淨,讓後續的保養事半功倍。別忘了,每個人的膚質不同,挑選適合自己的洗臉產品比盲目跟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