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原來泡腳這麼神奇!在對的時間泡腳,除了提高代謝,還可以從此向經痛 ByeBye!這種簡單又有效的養生方式,連慈禧太后都愛,中醫師教你正確泡腳時間與注意事項,在家輕鬆保養身體,享受放鬆舒適的時光。
不少女明星曾經分享過泡腳的好處,有助放鬆,還可以泡出好氣色。身為女生的你,一起看看為什麼泡腳對身體這麼好。
很多女生的手腳常常比男生冷?冬天明明穿得跟肉粽一樣,腳還是冷冰冰的,這跟女生的體質有很大關係。因為女性賀爾蒙的影響,血液容易集中在身體核心,導致四肢末端比較冷,讓身體變得容易怕冷,在中醫裡被稱為「寒濕體質」。
另外,很多女生經期不順,可能會有經痛、經期忽長忽短,氣色也不太好,中醫認為寒氣容易影響子宮,讓血液不順暢,泡腳可以幫助溫暖身體、促進循環,讓經期變得比較穩定。簡單來說,中醫的說法就是「溫經散寒」與「活血化瘀」,幫助身體回暖,排出身體裡的濕氣,讓血液流得更順,讓堵住的地方通暢。
(圖片來源)
無論是在繁忙的工作一天後,還是寒冷的冬季,泡腳都能帶來無與倫比的放鬆感。
泡腳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改善血液循環。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懷特博士曾提出「腳」是第二個心臟,因為人體有很多血管和神經通道集中在腳部。當腳泡在 40°C 左右的溫水裡,皮膚的毛細血管會擴張,讓血液更容易流動,把更多的氧氣和營養送到身體的各個地方,讓手腳不再冰冷。而且血液循環不良時,肌肉容易累積乳酸,造成酸痛與僵硬,所以泡腳能讓肌肉放鬆,讓身體更舒服,特別是長時間站立或運動後,泡腳可以快速舒緩疲勞。
身體每天都在處理吃進來的食物、喝進來的水,還有環境裡的各種物質。如果代謝速度太慢,這些東西都會滯留在體內,讓人覺得沒精神、皮膚暗沉或身體沉重。而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把不需要的東西排出去,提升新陳代謝。所以很多水腫困擾的人,都會覺得在泡腳後明顯改善浮腫現象,雙腿更加輕盈。
(圖片來源)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有時候身體雖然累了,但神經還是緊繃,讓人翻來覆去睡不著,而且人體在睡眠時會自然降低體溫,幫助進入深層睡眠,但體溫下降太快,則會半夜醒來,睡眠品質變差。泡腳能幫助放鬆全身的肌肉與心情,讓人感到舒服自在,並維持穩定的體溫,減少夜間忽冷忽熱的狀況,讓睡眠更安穩。
每月的生理期,對很多女生來說,簡直像一場小型災難——肚子悶痛、腰痠、情緒低落,甚至什麼都不想做。經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血液循環不順,子宮內膜剝落時,血塊卡在裡面流不出來,子宮會不斷收縮,試圖把裡面的血液推出去,產出一陣陣的悶痛。利用泡腳能夠促進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讓血流順利排出,疼痛感自然減輕,同時讓骨盆周圍的肌肉放鬆,減少子宮過度收縮的情況。
(圖片來源)
那你一定會想知道何時泡腳的效果最好。
晚上 9 點至 10 點,是一天中最適合泡腳的時間。這個時段,身體的各個器官已經開始進入修復模式,泡腳能夠幫助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提升睡眠品質,讓你更快入睡,睡得更深沉。另外,飯後一小時內和空腹時都不適合泡腳,因為剛吃飽時,血液大多會集中在消化系統內協助食物的消化,這時候泡腳,會將血液引導到下半部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的情形;空腹時人體內的血糖較低,則較易造成眩暈。如果太晚才吃晚餐,泡腳的時間就要往後延。
泡腳的水溫建議保持在 38℃ 到 42℃ 之間,就像泡溫泉的感覺,溫暖但不燙手,如果泡到一半覺得水變涼了,可以慢慢加點熱水,保持溫度。每次時間建議為 15 至 20 分鐘,泡到身體微微發熱就可以了,泡太久反而會讓身體流失過多水分。
(圖片來源)
雖然泡腳好處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
• 孕婦:懷孕期間,身體的血液循環、荷爾蒙分泌都會發生變化,而泡腳可能會帶來過度刺激、影響子宮收縮或影響血壓等問題。
• 生理期女性:生理期時,女生的血壓會比較低,身體也比較容易感到疲憊。泡腳太久或水溫過高,會讓血管擴張得更快,促使血壓下降,可能會出現頭暈、乏力或站起來時眼前發黑的情況。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讓腳部的感覺變得遲鈍,即使水溫過高,腳卻感覺不到燙,不知不覺中被燙傷。
1. 泡腳一定要泡到膝蓋嗎?
關於泡腳的高度,其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有些人喜歡泡到膝蓋,覺得這樣可以更全面地放鬆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實際上,泡腳的高度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喜好和需求。
• 泡到腳踝:幫助放鬆腳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泡到小腿肚:加強對小腿肌肉的放鬆。
• 泡到膝蓋:更全面地放鬆身體,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但需要較高的泡腳桶。
2. 每天泡腳可以嗎?
每天泡腳當然可以! 只要掌握正確的水溫、時間與方法,對於長時間站立、久坐的人特別有幫助。如果是有特殊健康狀況的人(例如孕婦、心血管疾病、生理期女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等),建議諮詢醫生後再進行泡腳。
3. 泡腳放什麼?
✓ 中藥材:適合手腳冰冷、容易疲勞、體質偏寒的人
•薑:有助於加強身體的溫暖感,適合手腳冰冷、經期不順或天冷時使用,泡腳時加 3–5 片新鮮薑片,效果更好。
•艾草:傳統中藥裡的去寒祛濕聖品,適合濕氣重、容易水腫、疲勞感強的人
•紅花:幫助活血,特別適合血液循環不佳、氣色不好的女性,但生理期期間不建議使用,以免影響經血流量。
✓ 精油適合:壓力大、容易失眠、腳容易流汗或有異味的人
薰衣草精油能幫助放鬆神經,讓人更容易入睡;茶樹精油有強效的抗菌能力,特別適合腳容易出汗、容易有異味或香港腳的人,能幫助維持腳部乾爽。
4. 泡腳真的能排濕氣嗎?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濕氣是一種「寒濕」或「濕熱」滯留在體內的狀況,這通常來自於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或身體代謝能力下降。例如,常吃生冷食物、長時間待在潮濕環境、缺乏運動,或脾胃功能不好,讓身體排濕的能力變差,濕氣累積。而泡腳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和發汗作用,是簡單又有效的方式來幫助身體排濕。
泡腳的這些好處,不僅能改善身體狀況,還能在緊張的生活中找到一個放鬆的方式。從現在開始將泡腳作為日常健康習慣的一部分,讓身體與心靈都得到充分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