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廚房的秘密武器,就藏在那幾罐經典調味料!從醬油的鹹香醇厚,到辣豆瓣的火辣魅力,每一滴、每一匙,都是讓料理瞬間台灣味的秘訣。本文精選了 5 款在台灣廚房必備的調味料,看看哪一味正是你心中難以割捨的在地好滋味。  

 

華人社會有『開門七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華飲食文化離不了廚房,更離不開調味料,市面販售的台灣調味料上千種,不知道從何選擇,可以看看接下來要介紹的台灣家常菜必備口味。

中華飲食文化離不了廚房,更離不了調味料,每一罐都是料理的神隊友。

(圖片來源)  

 

5 種台灣廚房必備調味料

調味料種類一、醬油

醬油是台灣人最重要的調味料,「醬味」更被認為是台灣飲食的靈魂人物,無論煎、煮、沾、炒、滷、紅燒都少不了這味道。醬油在台灣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時期就存在了,不同於日式醬油的清甜、韓式醬油的濃鹹,台灣醬醇厚香氣更讓人著迷。

 

現在醬油口味很多,想找出最有台灣味的可以選擇黃豆和黑豆發酵的,口感濃郁、帶回甘,從滷肉飯、爌肉飯,到炒青菜、蒸魚,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甚至連吃水餃,都要沾點醬油,才算完整。

醬油是台灣人最重要的調味料,無論煎、煮、沾、炒、滷、紅燒都少不了這味道

(圖片來源)

 

調味料種類二、豆瓣醬

豆瓣醬最早起源於中國四川,當地的「郫縣豆瓣醬」以濃郁香辣和獨特發酵風味聞名。在民國 38 年由外省移民帶入台灣岡山,並經過口味改良後減去辣度多了,成為了高雄岡山名產。台灣豆瓣醬的原料有黃豆、蠶豆、辣椒和鹽,經過長時間發酵,呈現出鮮紅的色澤,常被誤認為是辣椒醬,但味道相較四川版本少了些許猛烈的辣勁,多了一絲醇厚的甘甜,讓不嗜辣的台灣人也能接受。
 

現在市面上的豆瓣醬大多只是把煮熟的黃豆混合添加物與辣椒碎,不像傳統的自然發酵工序這麼「搞剛」。而豆瓣醬在台灣料理中用途十分廣泛,無論是炒菜、滷肉、燉湯,都能加入一匙豆瓣醬,增添風味。最經典的,莫過於客家菜的「薑絲大腸」,那酸辣夠味的湯頭,就是豆瓣醬的傑作。
 

 

調味料種類三、 XO 醬

起源香港的 XO 醬是近年熱門的調味料,由香港半島酒店在 1980 年代研發製成,使用干貝、火腿、蝦乾等高價食材為基底,搭配蒜頭與辣椒等辛香料製作而成,慢火細熬而成,味道濃郁且層次豐富。由於它成本較高、製作工序繁瑣,因此有「醬料界的貴族」之稱。

 

四面環海的台灣近年也興起使用本土各式新鮮食材來製成 XO 醬,使用澎湖干貝、台東櫻花蝦、東石蚵乾等台灣特色海產,讓風味更具在地特色,帶有鮮甜海味。相比香港 XO 醬的濃郁油脂,台灣 XO 醬口感更加清爽,適合各種料理。

起源香港的 XO 醬是近年熱門的調味料,使用干貝、火腿、蝦乾等高價食材為基底,搭配蒜頭與辣椒等辛香料製作而成

(圖片來源)

 

調味料種類四、辣椒油

說到辣椒油,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紅油滾滾、香氣逼人,但台灣的辣椒油不只是「辣」,更講究香氣層次,選用本地特色辣椒,還加入花椒、八角、桂皮、蒜頭或薑等香料,讓層次更加濃郁多變,每一口都帶著溫潤的辛香,而不是單純的刺喉辣感。

 

台灣的氣候適合種植辣椒,因此有許多獨特品種,例如朝天椒、牛角椒或虎牙椒等等,各自帶來不同的風味和辣度層次。台灣辣椒油多用於入菜提香,除了油品,也有較濃稠的辣醬,而「台灣自創」品牌—辣太后堅持使用台灣食材製作辣醬,自然回甘的白味噌融入黃豆香,搭配台灣盛產的鳳梨與芒果奏出既香辣又甜美的絕妙口味,貼心的有小辣至火辣等級分別,值得一試。

台灣的辣椒油不只是「辣」,更講究香氣層次,是廚房不能缺少的調味料。)

 

調味料種類五、烏醋

烏醋最早來自中國福建,但來到台灣後,口味就漸漸「在地化」了,原本酸勁十足的味道,變得更溫潤、帶點甜味,完全符合台灣人的味蕾。台灣的烏醋以糯米、麥芽和糖為主要原料,經過發酵釀製,酸度比一般醋來得溫和,並帶有淡淡的甜味和濃郁的發酵香氣。與白醋相比,烏醋的酸度更圓潤,不會過於刺激,因此成為台灣人日常餐桌上的百搭調味料,使用在麵食與水餃沾醬、熱炒起鍋嗆香,或是點入勾芡羹湯,雖然通常不是主角,但絕對是中式料理調味料畫龍點睛的絕佳配角。

 

以下幾個挑選原則教你挑選高品質的調味料,不再被琳瑯滿目的產品弄得眼花撩亂。

 

優質調味料種類怎麼挑選?

1. 看標籤

真正好的調味料,成分表通常很精簡,不會有一堆看不懂的化學名詞,成分表越短,代表添加物越少,品質通常也越好。舉例來說

•「純釀造」:代表它是用天然黃豆或黑豆發酵製成,而不是化學醬油。

• 成分表:只包含「水、大豆(或黑豆)、鹽、小麥、糖」,如果出現過多的食品添加物,如「調味劑、色素、防腐劑」,那就要小心了。

• 避免「胺基酸液」:用化學水解法製造的醬油,風味較生硬,少了天然發酵的醇厚感。

 

2. 聞氣味

購買時,要注意產品包裝是否密封良好,開封後應聞到自然香氣,有刺鼻化學味或過度濃烈的人工味道就 NG!以傳統豆瓣醬為例,開封會有濃郁的豆香味,而不會有刺鼻酸辣的味道,色澤過於鮮豔也不建議購買。

購買時,要注意調味料包裝是否密封良好,開封後應聞到自然香氣,有刺鼻化學味或過度濃烈的人工味道就 NG。

(圖片來源
 

3. 挑選產地與品牌

在選購時,優先挑選本地製造、信譽良好的品牌,可以確保食材來源與製造過程,讓消費者放心購買。而且台灣擁有許多優質的調味料品牌,許多老字號工廠(例如「丸莊醬油」  )堅持傳統釀造工藝,風味純正且安全有保障。 

 

調味料是廚房的靈魂,但保存不當會影響風味,甚至變質,如何正確保存調味料?

 

調味料正確保存方式

1. 避免陽光直射與高溫環境

建議調味料存放在陰涼乾燥處,像是廚房的櫥櫃或餐桌抽屜,避免陽光直射與潮濕空間。另外,避免靠近瓦斯爐、烤箱等高溫環境會加速醬料變質,尤其辣椒油、XO 醬等含油調味料,更容易產生油耗味。值得注意的是,添加物越少的產品通常開封後就建議冷藏保存,因為沒有防腐劑的關係,保存期限通常也較短。


2.開封後密封保存

開封後的調味料如果沒有密封好,可能會因為空氣接觸而氧化、受潮或發霉。任何調味料在使用後都務必將瓶蓋旋緊,如果無法密封的,至少要使用保鮮膜密封,與空氣接觸越少越好。


3.冷藏保存延長新鮮度

特別是含有天然發酵成分或油脂的調味料,例如辣椒油、豆瓣醬、烏醋等,冷藏能減緩變質速度,讓它們用得更久、更安全。


4. 避免與潮濕接觸

粉類調味料最怕受潮,一旦吸收濕氣,不只會變成硬塊,還可能滋生細菌或發霉,影響健康。粉類調味料開封後,建議倒入密封罐或密封罐裝瓶,每次取粉時,應使用乾燥的湯匙,避免水氣進入導致結塊或受潮。

建議粉類調味料開封後,建議倒入密封罐或密封罐裝瓶,每次取粉時,應使用乾燥的湯匙,避免水氣進入導致結塊或受潮。

(圖片來源)
 

調味料不只是料理的靈魂,也是家家戶戶的獨特記憶,從台灣人最愛的醬油、甘醇的烏醋,到香辣濃郁的辣椒油,每一種都有它專屬的魅力,不論是自用還是送禮,都能讓人一嚐就想念台灣的味道。那麼,你會選哪一味當作最佳台灣風味伴手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