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台灣不是只有拜拜燒金紙而已。從搶孤活動,普渡到限定版的「鬼門關夜市」,整個鬼月不但熱鬧,還藏著滿滿在地民俗趣味。本篇文章帶你認識更多有關鬼月的民俗文化與生活禁忌。   

 

農曆七月一到,你家長輩是不是也開始叮嚀:「晚上別亂跑、說話太大聲,還要普渡記得拜好兄弟」?在台灣,這個月份被稱為「鬼月」,看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一起看看鬼月到底在拜什麼、怕什麼? 

 

農曆七月是什麼?鬼月文化快速入門

農曆七月起源

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地府會打開「鬼門」,讓好兄弟返回陽間探親、接受人們祭拜。這段時間不僅要準備供品普渡,也有許多禁忌與習俗需要遵守。等到七月三十(或二十九,視當年大小月),鬼門再度關閉,靈魂回到冥界,結束這段短暫的「返鄉假期」。由於整個月都與陰間相連,農曆七月也被稱為「鬼月」、「中元月」或「孟蘭盆月」等,在這段期間,台灣各地都會舉行普渡儀式、廟會活動。

農曆七月也被稱為「鬼月」、「中元月」或「孟蘭盆月」等,在這段期間,台灣各地都會舉行普渡儀式、廟會活動。

(圖片來源

 

農曆七月是國曆幾月

農曆七月不像國曆有固定日期,會依每年的農曆曆法 不同而有所變動。通常會落在國曆的 8 月左右,有時也會從 7 月底延伸到 9 月初,在台灣被視為「鬼月」。以 2025 年為例,農曆七月初一是 8 月 25 日(星期一),鬼門開;農曆七月三十則是 9 月 23 日(星期二),整整一個月的期間,不少民眾會配合習俗避開搬家、動土等大事,也有人趁機體驗熱鬧又有文化底蘊的各地中元活動。

 

農曆七月的普渡文化

說到農曆七月,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就是「普渡」,專門祭拜好兄弟(無主孤魂)的儀式,有著敬意與安撫的含意,希望眾生平安、家宅順利。普渡的日期多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也有些地區會根據地方信仰延後到七月底前後進行。拜拜地點常見於自家門口、公司騎樓、廟宇或社區空地等。供品通常包含三牲(雞、魚、豬肉)、水果、飲料、泡麵、零食與金紙等。有些家庭還會準備香煙、檳榔、啤酒,讓好兄弟「吃飽喝足再回去」。
 

延伸閱讀:原來不只台灣有中元節,農曆7/15在亞洲地區都是鬼節|各地禁忌習俗大不同 

 

農曆七月不能做什麼?

台灣的農曆七月,簡直是「禁忌月」代表,日常生活一不小心就踩雷,一起了解鬼月有哪些「不能碰的眉角」吧!

 

1. 不要熬夜、太晚睡

長輩最常叮嚀的就是「早點睡」。傳說夜深後陰氣變重,是好兄弟最活躍的時段,這時候還不睡覺,容易精神不好、氣場變弱,萬一撞上什麼「無形的朋友」,就不太妙了。夜裡沒事,早點上床、睡個好覺,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農曆七月夜深後陰氣變重,是好兄弟最活躍的時段,這時候不睡覺,容易精神不好、氣場變弱

(圖片來源)

 

2. 晚上不要去海邊或河邊玩水

民間相信水域陰氣重,加上鬼門開,好兄弟會在水邊徘徊,找人「換位子」。這也就是傳說中「水鬼抓交替」的由來。即使你不迷信,夜晚水流看不清、危險難預測,也建議這段期間別冒險。

 

3. 不要亂撿地上的錢或紅包

看到地上有錢包或紅包,千萬別手癢去撿,可能是「冥婚用的聘金」,一旦撿了,代表你接受了這門親事,恐怕會被好兄弟「認領」回家當配偶。就算不是冥婚,也可能是別人故意丟來轉運的晦氣物品。

 

4. 晚上別曬衣服

傳說衣服在夜間容易吸附陰氣,還可能被好兄弟當成「暫時的外衣」借來穿,結果你隔天穿上它,等於和無形的朋友「共享」衣物,讓身體不舒服或運勢低落。

傳說衣服在農曆七月的晚上容易吸附陰氣,還可能被好兄弟當成「暫時的外衣」借來穿,等於和無形的朋友「共享」衣服。

(圖片來源)


5. 不要亂拍別人肩膀

每個人肩膀上都各有一盞「護身火」,用來保護自己不受陰邪干擾。而農曆七月最忌諱的,就是從後方突然拍別人肩膀,容易把這盞火拍熄,讓人變得陰陽失衡、精神不濟。就算你只是想拍拍朋友說聲嗨,這個月還是改成揮手或傳訊息比較保險。

 

6. 不要吹口哨

口哨聲容易吸引好兄弟靠近,對牠們來說,像是一種召喚。你原本只是想吹個旋律打發時間,卻可能變成「熱情邀請」,尤其是深夜時分,風大又安靜的時候,以免惹來不必要的「聽眾」。

 

7. 不要搬家、結婚、開店、動土

農曆七月被視為陰氣較重的月份,像是搬家、結婚、開店、動土這些人生大事,最好都先暫緩一下。傳統上認為這些重大活動需要好運和好時機,而鬼月期間陽氣不足,容易影響運勢或招來不順。

農曆七月被視為陰氣較重的月份,像是搬家、結婚、開店、動土這些人生大事,最好都先暫緩一下。

(圖片來源

 

8. 不亂講「鬼」字,改稱「好兄弟」

在鬼月期間,台灣人很少直接說「鬼」這個字,改用「好兄弟」來代稱,是一種尊重也能避忌的做法,長輩更說如果直接叫出名字,可能會引起注意或冒犯無形眾生。

 

農曆七月的夜市更熱鬧了

別以為農曆七月只能躲在家,台灣各地的廟口可是越夜越熱鬧,為了酬神或普渡好兄弟,許多地方都會舉辦戲曲表演,像是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曲,白天祭拜、晚上開場,一場接一場。

 

其中一年只辦一天的「鬼門關夜市」絕對是榜上有名的限定活動,在苗栗苑裡鎮的慈和宮前廣場 舉行,時間選在鬼門即將關閉的那一晚(農曆七月三十),十分熱鬧。整場活動結合了宮廟儀式、夜市小吃與傳統藝陣,現場有陣頭遶境、舞龍舞獅、放水燈,還會進行隆重的「關鬼門」儀式,由主神主持送走好兄弟,象徵一個月的返鄉期正式結束。夜市裡有不少美食攤販,像炸雞排、糖葫蘆、麻油雞、藥膳湯圓,連地方特色的客家小吃也都吃得到。不少遊客專程前來感受這股「拜拜+辦桌+夜市」混合而成的獨特氛圍。

 

看這篇文章前,你是不是只覺得鬼月別亂跑?其實現在有很多可以體驗看看的事情,看陣頭繞街、跟著廟會人潮走一圈,最後去夜市感受氣氛,才會懂這個月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