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炎炎夏日,大家最喜歡往海邊跑,是最好的消暑活動。在台灣有好幾個著名的潮間帶生態區吸引許多大人小孩,除了玩水,還可以摸蛤仔!本篇將介紹三個免費、好玩又好吃的海邊景點,這個夏天一起盡情享受潮間帶的樂趣。
提到「潮間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抓螃蟹就是蛤蜊,其實潮間帶是一個非常重要與多樣性的生態區域,有著維持生態穩定、保護沿岸和漁業經濟的作用。接著我們也會帶大家認識潮間帶,下次當你有機會去摸蛤仔的時候,還能添增許多樂趣。
潮間帶是介於大海和岸邊之間的交界處,位於高潮線與低潮線之間的區域,一天當中會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這個區域一般被劃分為上潮間帶和下潮間帶,上潮間帶靠近陸地,常常被浪濤濺濕,而下潮間帶則更接近海洋,通常只有在大潮的時候才會被水淹沒。潮間帶的特別之處在於不會像大海那樣總是被水淹沒,卻也不像陸地總是保持乾爽,水的漲落會讓它時而在水下,時而露在陽光下。生活在這個區域的生物必須要能夠快速適應變化,因此有多種適應不同環境的生物,像是能在水中游泳、岸邊爬行與潮池間生存。就像水族箱的概念,潮間帶為各種生物的家園,形成生態循環環境。
由於潮間帶生態系統相當脆弱,這些區域往往需要受到法令上的保護,確保這些寶貴的生態系統能夠繼續存在,例如不要在這些地方丟垃圾,還給自然生態一個乾淨的空間。
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陽引力對海洋水體產生的周期性漲落,如果身處海岸邊,可以直接觀察水位的變化。在漲潮時,海水會逐漸上升,最高潮時可能會淹沒岸邊的岩石或者其他地形。而在退潮時,海水會逐漸退去,暴露出岸邊的沙灘或者岩石。除了肉眼觀察水位高低的方式,以下也提供 2 個基本方法都可以用來觀察潮汐。
1. 潮汐表
我們可以查看潮汐表,以表格或圖表的方式預報當地潮汐、高潮、低潮預報和預期的水位高度;另外,當地漁港或船舶服務中心也有提供。
2. 潮汐高度的標誌
在海岸線上有潮間帶標示牌或標誌柱,紀錄潮汐高度,這些標誌會顯示當前的潮汐狀況,幫助人們了解潮汐的狀態。
現在來看看潮間帶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觀察不同小生物,大人與小孩都能玩上一整天。
你或許不知道,但潮間帶確實聚集了各種各樣的小生物。首先,各地的潮間帶蘊藏的螃蟹種類多達數十種,這些小傢伙是潮間帶的「老常客」,牠們既能在陸地上逍遙自在地走來走去,也能在水裡遊刃有餘,對潮汐的變化可謂駕輕就熟。
潮間帶也有很多魚類,大家熟悉的彈塗魚就是其中一種,頭部像青蛙,身體像鱔魚,前部有點圓柱形,後身則呈現側扁狀。䲁魚又被戲稱為「布蘭妮」,因為英文是 Blenny,牠們是少數退潮後仍能在潮間帶生存的魚類。還有一種六斑二齒魨是潮間帶常見的河魨之一,臺語稱「刺規」,有時群體出現,有時單獨出現,身上的刺棘大約只有 300 到 400 根左右,牠們有一對呆萌療癒的大眼睛,但不要以為牠們嬌小可愛就去摸牠們,河魨強而有力的大門牙可以輕易咬碎堅硬的物體,可不是開玩笑的。
蚌、蛤蜊和扇貝,牠們身上有著堅硬的外殼,把自己打扮得像「鐵桶一樣安全」,以免被捕食者盯上。牠們一般住在潮間帶的沙灘或者岩石上,靠著潮水帶來的小水生物充饑。台灣常見的有文蛤、台灣蜆(喇仔)、赤嘴,以及花蛤等等, 摸蛤最有趣的就是永遠不知道自己挖出來的是什麼樣品種或大小的生物,而且通常在同一個地區會集中大量的蛤仔,只要耐心挖掘,工具帶對,收穫都會滿豐富的喔!
那你知道潮間帶的蛤蜊季節是什麼時候嗎?
潮間帶蛤蜊的季節與當地的氣候和海洋條件有關,一般情況下,蛤蜊在溫暖的季節比較活躍,以台灣來說就是夏天與秋天。然而,不同地區的潮間帶蛤蜊品種和生長的時間可能有所不同,最好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潮汐情況進行確認。
低潮時是找尋蛤蜊的最佳時機,它們通常會埋藏在地下約 10 公分的地方,在低潮時,海水會退去,暴露出一些平常被水淹沒的地區,仔細觀察海灘或者岩石上的地形,蛤蜊生活在沙灘或者泥濘地中,或者藏身在岩石的縫隙裡,可以使用鏟子、耙子或其他挖掘工具,輕輕與小心的挖掘。有時候,看到一些氣泡或者泥漿從泥濘地中冒出來,這可能是蛤蜊正在挖掘地下的跡象,你可以試試看在附近挖掘,看看是否能找到蛤蜊。
去「摸蛤仔」需要哪些挖掘工具呢?鏟子、耙子、挖沙工具、專門用於挖掘的小型鏟子、水桶與寶特瓶都是標準配備,甚至還有人帶大籃子和網子去裝蛤蜊。
挖掘蛤蜊時容易遇到銳利的岩石或是尖殼,戴手套可以避免手部刮傷,像是園藝手套就是很好的選擇。考慮到需要在潮間帶的濕潤和不平整地形中移動,合適的防滑鞋或防水鞋也是必要的,避免滑到。其他像是帽子、太陽眼鏡、袖套和防曬霜等,都是可以斟酌準備的防曬用品,免得幾個小時曝曬下來,皮膚容易曬傷。
1. 彰化王功
昔日的「王功漁火」是彰化八景之一,位於彰化縣芳苑鄉,早期與福建省通航貿易,漁業相當興盛。王功的蚵仔聞名全台,除了品嘗蚵仔料理,漁港、燈塔與望海寮等漁村風景十分宜人。自然景觀也是一大特色,如紅樹林、佈滿招潮蟹和彈塗魚的潮間帶、水鳥等等,都是都市難見的。許多家長會帶著孩子前來潮間帶挖蛤蜊,準備好水桶和鏟子,只要認真找尋,通常收穫都不少。摸蛤仔後,漁港附近還設有簡便的清洗設施,讓遊客可以方便地清洗雙手和工具,十分方便。
2. 新竹香山濕地賞蟹步道
香山溼地位於新竹海岸線的中南段,是北台灣最大的海濱溼地,許多人會從南寮漁港騎腳踏車過來賞夕陽,再回漁港品嘗新鮮水產。賞蟹步道最有名的就是一座愛心形狀石滬造型的步道,蜿蜒設置在溼地上,不只是觀察濕地小生物的好場所,還是打卡拍照熱門地點。香山濕地的賞蟹步道長 250 公尺,沿著步道可以欣賞到十多種螃蟹,退潮時可以看到不可勝數的螃蟹出現於溼地上,非常壯觀。常見品種螃蟹有台灣招潮蟹、絨毛大眼蟹等等,其中招潮蟹屬於台灣特有種,非常特別。
濕地附近有一處海珊探索區,可以讓孩子們來摸蛤仔,這區有設置廁所和在「香山濕地-海山探索區」牌子旁邊有設置水龍頭讓遊客洗滌摸蛤工具及沾滿泥巴的手腳,很貼心又方便。
地址:300 新竹市香山區中華路五段 320 巷 35 號
3. 許厝寮漁港
許厝寮漁港位於雲林縣麥寮鄉,鄰近漁港的麥寮是雲林第三大城市,傳統小吃美食林立,包括在地人推薦的早餐老店郭素食、海珍赤肉羹、許家炸粿等等,可以先規劃午餐,再出發漁港摸蛤仔。這裡有很大一片的潮間帶可免費去挖蛤蜊,但目前管制尚未非常健全,時常發生民眾因無法掌握潮汐起落的時間而被困於沙洲的意外,若要前往挖蛤蜊,事前查詢好潮汐時間是非常重要的。許厝寮的溼地最多人去挖的是白蛤、赤嘴和公呆這三種蛤蜊,依據季節所捕獲的蛤蜊品種會不同。
地址:雲林縣麥寮鄉
潮間帶是不是很好玩呢?這些地方不僅能讓你享受挖蛤仔的樂趣,還能品嚐新鮮的海鮮美食,讓你的台灣之旅更添風味與回憶,趕快來體驗台灣獨特的潮間帶吧!